为确保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,葫芦市坚持做好“第一书记”文章,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、提升村级治理水平、促进脱贫攻坚等各方面取得了群众满意的成效。
一、精挑细选,建强队伍重管理
葫芦岛市坚持以高素质基层执政骨干队伍建设为抓手,加大“第一书记”选、用、管力度,不断充实基层党支部工作力量。一是选好人强力量。2016年8月,在原有基础上,按照个人报名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,从市、县两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,向全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、建档立卡贫困村进一步选派了“第一书记”,每人拔付工作经费1万元,促进工作开展。选派过程中,做到了“三个到位”,即:新选派的全部进村到位,新更换的工作交接到位,不胜任的组织调整到位。二是重服务强保障。采取安排定期体检,办理任职期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,帮助解决生活实际困难等具体措施,确保“第一书记”下得去、待得住、干得好。市委组织部会同农业和扶贫等部门抓好对“第一书记”的教育培训,使他们掌握政策、了解情况、学会方法,提高开展农村工作的综合能力。三是严奖惩强管理。根据“第一书记”派驻村实际,明确了1至3年的任期,加强任期管理。“第一书记”与派出单位、县(市)区委组织部签订了《工作目标责任状》,明确任期帮扶目标和年度帮扶计划,作出承诺并进行公示。同时,配套完善了考评奖惩机制,建立健全了考评制度、工作报告制度和述职评议制度等。
二、发挥作用,积极作为解难题
“第一书记”注意从派驻村实际出发,抓住主要矛盾,解决突出问题。一是筑牢堡垒,打牢组织根基。针对村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不明显、班子不团结、软弱无力、村干部工作不积极等实际情况,2015年以来调整村“两委”成员160人,培养村“两委”后备干部303人,帮助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15个,有力推动基层组织建设。二是为民服务,架起连心桥。始终坚持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”宗旨,带领村党组织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、民事村办等工作,打通联系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建昌县各村党支部全面推行村干部值班制度,村级代办项目增至10个,2016年以来为群众代办事项3769件。三是完善制度,强化硬约束。以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为契机,加强制度建设,建立健全村“两委”运行制度519项,全面推进“四议一审两公开”,促进村级事务公开、公平、公正。指导完善村规民约,弘扬文明新风,化解矛盾纠纷905个,有力促进农村和谐稳定。
三、真帮实扶,促进发展结硕果
在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的同时,“第一书记”紧紧抓住发展主线,推动脱贫攻坚、强村富民。一是打基础。2015年以来,市县两级“第一书记”多方协调,整合资源,投入扶贫帮困资金2715.28万元,修建农田水利设施166项,修建村路及桥涵485.16公里,打牢了脱贫攻坚、富民强村的硬件基础。二是谋思路。大力宣传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,深入推动政策落实。兴城市旧门乡以各村党支部为核心,采取“党支部+基地+合作社”的方式,建设集体果园,带动建档立卡户和贫困党员脱贫致富。在南票区缸窑岭镇结合实际确定了大枣、畜牧、棚菜、葡萄四大产业作为实现脱贫计划的主导产业,大力吸引紫砂产业、服装加工产业等落户,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基础。三是结硕果。“第一书记”立足文化水平高、资源广、熟悉政策的优势,帮助引进发展项目115个,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27个,培育支柱和特色产业76个,争取各级资金6962.79万元,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 |